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 » 正文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发布日期:2023-06-06 15:39:03     浏览次数:6
核心提示:一位60多岁的农村老人告诉我:鸟类的体温不能低于度,一旦小于这个温度,鸟类就会有生命危险,然而大部分鸟窝都是开口朝天的,没有避雨的功能,一旦下雨鸟类的身体就会被淋湿,导致体温骤降,从而威胁生命。所以,每当下雨的时候,鸟类都会回到自己的“秘密

一位60多岁的农村老人告诉我:鸟类的体温不能低于度,一旦小于这个温度,鸟类就会有生命危险,然而大部分鸟窝都是开口朝天的,没有避雨的功能,一旦下雨鸟类的身体就会被淋湿,导致体温骤降,从而威胁生命。

所以,每当下雨的时候,鸟类都会回到自己的“秘密基地”躲避雨水,那么鸟类究竟在哪里躲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关于鸟窝世界上一共有9020种鸟类,但每种鸟的窝都长得不一样,因为无论是什么鸟,筑巢对它们来说都是一件浩瀚的工程,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成功。

比如灰喜鹊,虽然它们的窝很小,小到刚好只能坐进它一个屁股,但它们打造一次巢穴却需要取材600多次,包括树枝、树叶、羊毛等各种材料,十分繁琐。

与之相比,麻雀的鸟窝就十分粗糙,因为它们喜欢在电表盒子里筑巢,而且窝里也乱七八糟,除此之外,白头翁的鸟窝也不大,但它们的鸟窝全部由细树枝编成,极其精巧。

而金雕的鸟窝却十分巨大,但制作的就有些粗糙了,和金雕差不多大的还有秃鹰,它们的鸟窝大约有5米长,就算是大象都能住下,十分惊人。

值得一提的是,地球上最大的鸟窝位于非洲草原,是由无数只厦鸟搭建而成的,据估算鸟窝的重量约为1800斤,整体厚度在2米左右,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鸟类聚集地。

鸟窝的用途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鸟窝都是用干草、树枝、羽毛、口水搭建而成的,因此一旦下雨就会变湿,但不会积水,不过鸟类并不会像人类一样,一直在“家”中生活,甚至可以说人类对鸟窝的作用一直存在严重的误解,那么鸟窝真正的用途究竟是什么呢?

1.鸟窝最大的作用就是繁殖鸟窝是刺激鸟类发情的关键,因为鸟类在建巢的时候可以促进体内激素的分泌,所以鸟窝一旦建成,它们就会加快繁殖的频率,这对鸟类来说极其重要。

此外,鸟类对温度的也要求远比其他动物高,而鸟窝正好可以起到减缓热量散失的作用,这样就能保证幼鸟一直生存在最适宜身体生长的温度中,而且在鸟蛋数量多的情况下,鸟窝还能让鸟蛋聚集在一起,防止四散滚落,这对一次孵卵数量较多的鸟类十分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鸟类的智商很一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在产卵后就会本能的孵卵,所以就算把鸟窝中的鸟蛋换成小石头,鸟类也会照孵不误,直到把它们的鸟窝破坏,才会停下孵卵的行为。

2.鸟类大部分时间并不在鸟窝中休息其实,鸟类只有在产卵和抚育后代的时候才需要鸟窝,因为鸟窝的作用是维护种族延续,保证血脉流传,所以除了照顾幼鸟外,成年鸟类并不在鸟窝中居住,而且一旦幼鸟能飞了,它们也就不需要鸟窝了。

可以说鸟类无家,而且认窝不认蛋,平时连休息都不在鸟窝中,所以鸟窝并没有日常功用,一些鸟类比如信天翁,非繁殖期甚至可以5年不着陆,连睡觉都在天上飞,根本不需要鸟窝。

而且很多鸟类平时都是在树上或者草丛里休息的,它们的作息时间也和人类不一样,每天基本上都是在外边飞来飞去,到处觅食,十分忙碌,只有在养育幼鸟的时候才会经常返回鸟窝中。

3.鸟窝是躲避天敌的工具由于很多鸟类都把鸟窝建在极其隐蔽的地方,再加上一点伪装,所以成鸟在喂养幼鸟时很难被天敌发现,这样鸟窝就成了一个完美的躲避天敌的工具。

像老鹰这样的猛禽,还可以凭借超强的飞行能力,把鸟窝建在悬崖绝壁上,这样即使天敌发现它们的窝,也望尘莫及,根本无法对鸟窝产生实质上的伤害。

另外,鸟类中还有像营冢鸟这样的伪装大师,它们喜欢在树林底下建巢,先用爪子抛出一个米的大土坑,然后在铺上各种树叶,并将蛋埋于其中,最后留下一个小洞供自己出入,这样的鸟窝可以极大提高孵化后幼鸟的安全。

可见鸟窝的避敌功能是多么的强大,可以说鸟窝就是鸟类维系族群存亡最大的依仗,不过大部分鸟窝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能避雨(家燕等除外)。

那么,下雨的时候鸟类会在哪里躲雨

众所周知,在下大雨的时候,我们很少会看到鸟类在天空中飞翔,因为为了维持身体的温度,大部分鸟类一般都会去选择合适的地方避雨,那么它们究竟躲到哪里去了呢?其实主要有3个去处。

1.鸟类会在树杈较多的地方避雨其实在野外,生存环境以人类的标准而言,是相当恶劣的,只有找到生存秘诀的动物,才会存活下去,从而确保种族延续,而鸟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们浓密的羽毛,是保暖和飞行的关键,但是在遇强降雨的时候,就会浑身湿透,把羽毛连在一起,导致无法飞行,时间一长还会还会散失大量的热量,最终命丧黄泉。

所以一旦大雨来临,鸟类就会飞进森林中,在树杈比较多的地方避雨,当然它们也会寻找巨大的树叶来阻隔雨水,有时候还会飞到树干侧面,用爪子死死抓牢树干,利用树木的避风处,躲避雨水的侵袭。

除此之外,一些格外害怕雨水的鸟类,还会躲在树木的树洞避雨,当然这种鸟类对大雨天的预测能力都很强,可以提前跑到安全的地方,躲避危险。

2.鸟类会在石洞中躲雨我们都知道很多鸟类对天气情况十分敏感,可以通过本能预测出大致的天气情况,并及时的飞到树林里,但凡事都有例外,大雨还是会夺去一些鸟的生命,因为并不是每只鸟类都可以准确的避雨处。

所以一些鸟类就会放弃飞入森林中,而是选择在山崖的石洞中避雨,毕竟石洞空间大,一次可以停留很多鸟类,而且石洞中的温度也比深林要好,比较适合生存。

而且,还有许多鸟类本身就喜欢把鸟窝建在山崖的石洞当中,它们会拾取一些树枝和泥土,搭建一个简易的巢穴,并且在这里建巢位置也很隐蔽,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一只小鸟要建造一个巢穴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即便这个巢穴很简单、很简陋,但依旧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取材才能够把鸟窝搭建好,所以我们在野外遇到鸟窝,千万要保护起来。

3.与人类比较亲近的鸟,会利用建筑物躲雨众所周知,像家燕、麻雀这种与人类比较亲近的鸟类,会利用人类的建筑物来建巢,它们会把鸟窝建在人类的屋檐、房子、空调出口甚至桥梁下面,因此它们的鸟窝是有顶棚的,这样就能具备很好的防雨作用。

现在,随着都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人类的建筑物,对鸟而言就像山川河流一样平常,因此它们习惯性的利用都市建筑物来避雨,不过可惜的是,鸟类毕竟只是一种动物,它们很难分辨出建筑物的玻璃,使得许多鸟都因此付出了生命。

据动物专家统计:在大雨中因撞击大楼而死去的鸟,比不撞击大楼的鸟,死亡率高出50%,比例十分高,而且这个难题将一直存在下去,很难找到解决方法。

总而言之,在下雨天避雨是鸟类的本能,因为不会避雨鸟类,都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大自然淘汰了,它们的基因也永远不会遗传下来,就此泯灭在时间中。

有的鸟不怕雨淋,不需要躲雨其实,不同种类的鸟,对于雨水的耐受度是不一样的,比如老鹰这种猛禽,完全可以依靠强壮的体格克服风雨,只有在台风这种恶劣的天气时,它们才躲避到森林中。

另外,还有一些鸟类是完全不怕雨水的,比如鸬鹚、苍鹭这种依靠河流生活的水鸟,它们根本不需要避雨,而且雨下得大,它们越容易捕捉河中的鱼虾。

因为这种鸟的身体中会分泌一种尾脂腺,这种腺体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能极大减轻雨水的侵袭,相当于自带雨衣,即使在雨中散步,也不会被淋湿透。

除此之外,它们的羽毛还有极强的保温效果,可以极大的减少它们身体热量的消耗,使身体随时都可以正常运转,而且在下暴雨的时候,这些鸟类还会站得很近,可以相互温暖,减轻失温的危险。

总之:鸟窝对于鸟类而言,就是繁育后代的地方,所以在非繁育期的时候是很少在里面休息的,而且很少有鸟窝具备防雨功能,因此在下雨的时候,鸟类就会寻找树林、山崖的洞穴、人类的建筑物来躲避雨水,从而保护自己的安全。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里?这是个看似合理的说法,但其实大多数的鸟除了繁殖期外,它们很少回鸟窝,而是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而且即使下大雨了,在非繁殖期,鸟儿也是不会回鸟窝的,就是这么倔强。

那么,问题来了,有个舒适的鸟窝,为何鸟不把它当家呢?下雨时,不回窝的鸟又是如何躲雨的呢?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两个有意思的问题。

鸟为何不把鸟窝当家?在所有的鸟类中,除了巢寄生的鸟类外,其他鸟类都需要筑巢,巢寄生的鸟类就是在繁殖期把卵产在其他鸟类窝里的鸟,比如布谷鸟就是典型的巢寄生鸟类,它们在繁殖期会在高处观察适合寄生的鸟,当被选中的鸟产卵后,它们会趁着对方外出觅食的间隙,迅速的把卵产在对方的窝里(30秒内),之后布谷鸟的卵会比寄主的卵先一步孵化,然后小布谷鸟会把寄主的卵全部推出巢外,只留下自己,最后就是寄主鸟一点点的把小布谷鸟喂大,即便它的体型已经超过了宿主,宿主依然会喂养它,直到小布谷鸟会飞。

显然,巢寄生的鸟类是没有自己的家的,自然也不会有回到鸟窝的习性。除了巢寄生的鸟类外,其他鸟类筑巢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繁殖,因为卵和雏鸟都非常的脆弱,而巢即给卵提供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温度适宜的孵化环境,又给雏鸟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生长环境。

当繁殖期过去,鸟就会离巢生活了,因为一旦鸟以鸟窝为家,鸟的活动范围就局限了,毕竟飞得太远,回家时太消耗体力了,这样是不利于生存的,而繁殖期是为了后代没办法才固定在一个地方。

下大雨,鸟儿如何躲雨?对于在繁殖期的非巢寄生鸟类来说,一旦开始下雨,它们会快速的返回鸟巢,因为无论是卵还是雏鸟只要被大雨持续的淋到,卵可能会难以孵化,雏鸟也可能死于低温。

因此,繁殖期的鸟类下雨回巢并不是为了自己避雨,而是为了后代不被雨淋到。(下图为雨后的金雕母子,可以看出雌性金雕的羽毛明显的湿了,而小金雕的羽毛依然干爽,这就是金雕将孩子护在身下才会出现的场面)

除了繁殖期,其他的时候鸟都是自由自在的,四处为家的,因此下雨时,它们躲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下面我们来列举三种鸟类比较常见的应对大雨的方法:

第一:茂密的树上躲雨。在世界范围内,鸟的种类超过了10000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生活在植被茂盛的森林之中的,对于它们来说,下雨与平时的差异除了不能外出外,几乎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因为它们会在下雨时找到树叶茂盛的大树,在树枝上躲避雨。

虽然,这种方法不能完全避开雨,但是偶尔的几个雨滴落在身上也对鸟产生不了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第二:利用建筑物避雨。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栖息在人类居住地内的鸟类身上,比如燕子、麻雀等等 。其中燕子喜欢在屋檐下找到一些电线之类的适合抓握的东西躲雨,而麻雀则更喜欢钻到屋檐下的缝隙中避雨。

第三:昂首挺胸无惧风雨。这是自然界中多数鸟类面对大雨时的反应,因为它们即不生活在人类的居住地内有建筑物可以遮挡,也不生活在植被茂盛的森林里,而是喜欢栖息在开阔的平原地带。当找不到遮挡物时,它们就只能昂首挺胸正面风雨了。

在雨中昂首挺胸的鸟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在大雨中,鸟类要防止雨水将羽毛浸透,一旦这样,在羽毛变得干爽之前,它们是很难飞行的,此时如果遇到天敌,它们很难逃脱,同时鸟还要防止失温的问题,因为在下雨时,温度相对较低,此时身体的热量会被带走。

但是,这两个问题都被鸟完美地解决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防止羽毛被打湿。鸟类的羽毛主要分为正羽、绒羽和半绒羽三个部分,其中正羽就是我们一眼看去鸟身上的羽毛,绒羽则是紧贴着皮肤的一层细小的绒毛,而半绒羽则是在绒羽与正羽之间一层羽毛。

在雨淋到鸟身上时,它们的正羽最先接触雨水,此时,正羽的两个特点就发挥出作用了,第一就是防水性,正羽几乎是不粘水的,这一点我们可以拿一根鸡毛放到水中,再拿出来看一下;第二,正羽作为鸟身上数量最多的羽毛,它们的排列非常的紧密,这使得雨水很难渗透进绒羽内。

当然,雨水持续地拍打在正羽上,当正羽上面的水来不及滑落时,雨水还是有机会进入正羽下的,半绒羽就起到了很好的阻挡雨水的作用,而且此时,鸟会做了一个在狗洗完澡后下意识的一个动作-甩水。

甩水能够将附着在正羽上的雨水甩掉,雨下得越紧,它们甩水的频率越高,这样就能保证正羽的大部分不被打湿了。

其次是雨中保温。鸟的全身除了喙和腿外全部被羽毛包裹着,羽毛有着很强的防水性,再加上鸟还能通过甩水将身上的雨水甩掉,自然就不存在羽毛覆盖区域的失温问题了。相反的,鸟的这三层主要的羽毛还给了它们足够强的保暖能力。

至于没有羽毛覆盖的腿部,就更不用担心了。在寒冷的南极,企鹅的脚依然没有羽毛覆盖,但是站在冰天雪地里,它也不会冻脚。这里面就藏着鸟腿和脚不怕冷的奥秘-逆热流交换。

逆热流交换简单的说就是动脉的血液在流向四肢前,先与四肢的静脉血液进行互换,降低动脉血的进入四肢的温度,减小温差,这样就不会冻伤露在外面没有羽毛保护的腿部了。这是所有鸟类在冬季都会用到的一个方法。既然冬天都能用,更不用说是区区的下雨天了。

最后鸟窝对于鸟来说主要的作用是繁殖,而不是挡风遮雨,事实上它们在非繁殖期是以四海为家的,这导致了即便是下大雨,在非繁殖期,它们也只能寻找一些遮雨的地方比如树叶茂密的树上、建筑物、岩石下等等。

不过,大多数的鸟类往往找不到合适的避雨场所,所以它们只能靠自己的身体去与雨水对抗,方法就是不让雨水淋湿自己以及强大的保温能力。

头条分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由各公司自行发布,请在交易前确认真实合法性,本站不承担任何交易及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