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电商 » 正文

五代十国没有存在感的根本原因(为什么五代十国不出名)

发布日期:2023-06-01 10:09:23     浏览次数:10
核心提示:别说我们觉得五代十国存在感低,就连五代十国自己,也觉得自己存在感低。所以,大家出奇一致地刷存在感。

别说我们觉得五代十国存在感低,就连五代十国自己,也觉得自己存在感低。所以,大家出奇一致地刷存在感。而刷存在感的方式,只有一个套路,即“模仿从前的伟大王朝”。后梁以汴梁根据地命名了新王朝。因为这一地区属于古梁国,所以,朱温的新王朝叫梁朝。

别说我们觉得五代十国存在感低,就连五代十国自己,也觉得自己存在感低。

所以,大家出奇一致地刷存在感。

而刷存在感的方式,只有一个套路,即“模仿从前的伟大王朝”。

朱温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了后梁王朝。

后梁,还算低调,以汴梁根据地命名了新王朝。因为这一地区属于古梁国,所以,朱温的新王朝叫梁朝。按照惯例,朱温当了皇帝,于是也给自己改了名字,叫朱晃。明晃晃的晃,晃瞎人的眼。

称梁只能模仿从前,却不算“模仿从前的伟大王朝”。然而,从李存勖开始,就一定要照着这个脚本演。

李存勖灭梁建唐。五代承接大唐,所以大唐不算古老,但一定算伟大。后唐是为了区别之前的唐朝,而当时人家李存勖的新王朝就叫唐朝。

李存勖改朝换代了,为什么没有重新命名?

本系沙陀人出身,李存勖无论怎么重新命名,都觉得存在感低。所以,只能玩命攀亲戚。这个亲戚,非大唐莫属。

同时,朱温代唐建梁的时候,人家李存勖根本不承认,一定要尊老东家大唐的国号和正朔。

所以,新王朝命名为唐,也就不奇怪了。

后晋代唐,石敬瑭也是沙陀人。但,这时候怎么也没法叫唐朝了。那怎么办?

李存勖怎么办,石敬瑭就怎么办。

你李存勖叫唐朝,那我石敬瑭就叫晋朝。

但这个晋朝,不是司马氏建立的西晋和东晋,而是春秋时代的晋国。

为什么要命名为晋?

周成王桐叶封弟,“天子无戏言”,于是封其弟叔虞于唐。这就是唐国的由来。

到了唐叔虞的儿子燮父一代,举族迁居到了晋水之畔。于是,“唐叔子燮,是为晋侯”。这就是晋国的由来。

所以,晋代唐,一脉相承而且顺理成章。

契丹人一通老拳,揍没了后晋。

于是,同为沙陀军事集团的刘知远跑步到汴梁,沙陀人又建立了一个新王朝。

后唐的存在感,非常低。因为李存勖是沙陀人。后晋的存在感,比后唐还低。都不止是沙陀人的问题,而是借了契丹的外力。

而刘知远建立的这个新王朝,其存在感比后晋还要低。

人家契丹人本想入主中原,然后不走了,耶律德光开封称帝、定国号为辽。但是,中原套路深、我要回草原。摁不住五代乱世,契丹人不玩了、退出了,这才有了刘知远的新王朝。

所以,刘知远更没底气。也可以说是存在感低,那怎么办?

继续“模仿从前的伟大王朝”。刘知远选择的这个模仿标的,堪称“数典忘祖”之举,他选择叫汉朝。

问题是你刘知远是沙陀人,而且你的核心力量也是沙陀军事集团。这个套路,玩过了吧?没关系,西晋末年的匈奴人刘渊就已经建立过汉朝了,我刘知远也姓刘,凭啥不可以?

后汉满打满算也就三年国祚。然后,郭威黄旗裹身,又建立了一个新王朝。

郭威是汉人,但也出自沙陀军事集团,给李存勖当过亲兵、给刘知远当过部下。五代十国,除了后梁王朝,其余全都出自沙陀军事集团。

原因就是强者定章程。在当时,就这伙人最能打。

这时候,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都是沙陀人,郭威是汉人。所以,汉人郭威更要务虚名,一定要把存在感刷到极限。

于是,郭威命名自己的新王朝为周朝。然后,回顾从前各代,郭威自可大言不惭了: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有谁比我的大周更古老、更伟大?把大唐也算进去,你们都算我家大周朝的诸侯。

后周两个皇帝,郭威和柴荣,都是不世出的明君雄主。但,英雄也得认命,既逆不了天也改不了命。

五代十国的乱世逻辑是:皇帝听将军的、将军听士兵;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于是,郭威代汉建周的脚本,被赵匡胤认真复制了一遍。而且,老赵抄作业抄得相当认真,你郭威黄旗裹身,我直接黄袍加身,连龙袍都要提前准备好。

按理说,宋朝应该不会再模仿、再刷存在感了。人家都到周朝了,周公、孔子的朝代,你还怎么模仿、怎么超越?

赵匡胤发迹于宋州,所以新王朝就命名为宋朝,跟朱温的后梁大体不差。别人太浮躁,还是老赵最朴实。

但是,朴实之下,却是高深莫测的套路。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宋国。赵匡胤的新王朝命名为宋朝,实际就是宋国。宋国不算王朝,甚至都不算出名的强国。战国七雄,就没有宋国这一号。

但是,人家宋国够古老啊。

人家可是商朝后裔。所以,赵匡胤的宋朝,是披着宋国的外衣,透着商朝的奢华。你周朝的确伟大,但你是从哪来的?最初,也就是商朝的一个方国。

于是,这个套路的逻辑就是:因为商朝比周朝古老、比周朝伟大,所以宋朝就比后周更伟大、更有存在感。

而且,你都不能说赵匡胤这个逻辑不讲理。因为人家有佐证。佐证就是老赵的父亲,人家叫赵弘殷。“弘殷”,就是弘扬殷商王朝啊。

到了宋朝,五代乱世才算终结。

这个模仿从前伟大王朝的套路,才没有继续模仿到夏朝及以前。但,这伙人刷存在感刷竟刷到殷商,也算登峰造极、无与伦比了。

那么,为什么五代王朝一直要刷存在感呢?

合法性太弱,而且历史上都从来没这么弱过。

乱世无义战、强者定章程。但是,没有更高的超越性加持,这个强者总是无法自信。

今天你是强者,然后你当天子、你定章程。那明天我是强者,然后就应该是我当天子、我定章程。如果一直是这个逻辑,那就只能不停地打仗、不停地改朝换代。

所以,五代十国的每一代,都在想法设法地寻找超越性,以增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因此,大家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地玩起了国名竞争。

那十国呢?

十国不重要。

一个南唐、一个后蜀,这两个属于闷声发财的。你们打你们的大天下,我们玩我们的小确幸。所以,五代乱世已经乱得千里无鸡鸣了,而四川的后蜀和江南的南唐,居然繁华一片。

一个北汉,出自刘知远的后汉王朝,算是沙陀武装集团的余孽。但,沙陀武装集团明显不行了,北汉还能咋地?只能呆在山西,然后各种不服找事、各种欠抽挑事,最后等着被一棍子揍死。

南吴,为南唐所代,武将篡了皇帝的大权。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是五代乱世的标准脚本,江南也不例外。

前蜀,被沙陀军事集团给端了。随后,后唐的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连个国号都不改,直接在四川当了土皇帝。

其他诸如南楚、南汉、吴越就不多说了。以前都是大唐的地方节度使,然后拥兵自重了。

山中无老虎,中原王朝一直改朝换代、杀皇帝,自然一直没工夫搭理十国。所以,这伙人也就猴子称大王,胆子大的直接叫皇帝、胆子小的也得叫王。

五代频频刷存在感,那十国怎么刷呢?

十国不刷,认命了、躺平了。要刷存在感,就得逐鹿中原、问鼎中原。但,中原全是生猛狠角色。十国这些地方军阀,避之唯恐不及,根本不敢冲进来找死。

本系安史叛军出身的河朔三镇,在大唐的时候,那叫独立王国。而在五代呢?朱温生气了,去揍一顿;李存勖生气了,去揍一顿。最后,生生给揍没了。就这架势,十国还能折腾出什么幺蛾子?

唯一例外的,就是北汉。既有后汉的招牌,又有沙陀的底子,关键是曾经当过大哥,是五代中的一代。所以,北汉不折腾一下,内心没法自洽。但,这纯属心态问题,无关大势。北汉刷存在感,除了恶心人,啥用没有。

说了半天,那啥叫存在感?这个定义怎么也要解释一下。

但,教科书的定义云山雾罩。所以,还是我给定义一下吧,那就是:感觉到的影响力。

往往这是一种自我定性,即自我感觉到自己的影响力。

我感觉你们真心把我当大哥了,这就是有存在感强;我感觉你们完全没把我当棵葱,这就是存在感弱。存在感强,那就内心自洽,自带一种贵族气质;存在感弱,那就内心不自洽,一定要刷存在感。

至于我的这种感觉,是不是与客观实际相符,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感觉到了什么。最后追求的,都是一个结果,即:内心自洽而获得确定性。

从别人层面来说,就是别人感觉到了你的影响力。

宋朝感觉没感觉到五代的影响力?元朝感觉到没有、明朝感觉到没有、清朝感觉到没有?

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那就是没有。

存在感,主要看你输出的影响力是不是被别人感觉到了。

首先是思想。同属乱世,我们能说春秋的存在感弱吗?春秋输出了思想、输出了价值观,而且一直薪火相传,成为民族的源代码。

其次是制度。秦虽二世而亡,而我们却不能说秦朝的存在感低。百代皆行秦政制,秦朝人是怎么说,后人就得怎么做。

第三是故事。强汉的故事、盛唐的故事,这是足够后世王朝终其一生也难以超越的故事。

然后,我们再问五代输出了什么?五代输出了制度,如中央禁军、如枢密院掌兵制度。但渊源在大唐、大成在北宋,五代就算一个过度。至于思想和故事,那就想也不想了。

所以,不用别人感觉,面对历史,五代十国的诸位君主们,自己都感觉自己存在感太低。

夜郎自大,是一种存在感爆棚。

“汉孰与我大”,汉朝到底有多大,我不知道,反正我觉得自己够大了。然后,这就够了。什么开疆拓土、什么诸侯争霸、什么问鼎中原,那都是超出我认知范围的事情。

啥叫小确幸,夜郎自大就是小确幸。所以,人家夜郎国,根本不用刷存在感:我都这么大、这么自信了,还用刷吗?

而五代就不行了。这些家伙是存在感太低。

曾经的大唐荣耀、曾经的大汉威武、曾经的大周郁郁乎文哉,而五代呢?守着一个河南省和一个半独立的山西省,然后也敢称一代,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

所以,夜郎自大而五代自卑。

自卑怎么办?

去折腾、去刷啊。于是,李存勖搞起了国名竞争,咱们有理想,你的理想是大唐、我的理想是大汉、他的理想是大周。

而且,这种刷存在感的游戏,一直刷到宋朝。因为跟五代比,宋朝存在感爆棚;但跟秦汉隋唐比,宋朝还是存在感太低。

五代这些不要脸的,把伟大王朝全给挑没了,那宋朝咋办?

只能比古老了,所以赵匡胤把殷商搬了出来。如果当时发现甲骨文,那大宋王朝一定提前搞夏商周断代工程。因为这是关乎国本的大事情。

但问题是你得名实相副啊,搞国名竞争有意思吗?

屋子太热,那就开空调,这样才能温度降下来。但是,你不开空调,非要改温度计,这算什么逻辑?

名字,可以人为;实际,则是大势。

这个大势,真心改不了,大家只能跟着走。这不是屋子热的问题,而是普天之下已经热得开锅。

那么,这个天下大势是怎么开始的,有该如何结束?

安史之乱后,大唐朝廷捏着神策军,与河朔三镇的安史叛军,平分秋色。整个天下,就这两伙人最能打。

所以,河北三镇成了大唐的独立王国。

河朔三镇做个独立王国,算是拥抱小确幸。所以,这伙人很满意。但大唐不行。自己曾经是荣耀欧亚大陆的顶级帝国。所以,大唐朝廷一定要刷存感,必须让河朔三镇感觉到自己的影响力。

大唐有力量,所以刷存在感的方式就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战争折腾。

折腾到最后,大唐朝廷撑不住场面了。于是,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是个节度使都能调戏一下大唐皇帝。

接下来,就是黄巢起义军吊打整个大唐,从山东杀到广东,又从广东杀到陕西,还从陕西杀回山东。黄巢起义军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彪悍的起义军,从南杀到北、又从北杀到南。

大唐被杀废了,藩镇也被杀废了。

代唐而立的这个后梁王朝,其基干人马就是黄巢的起义军。只不过换了掌门人,原来叫黄巢,后来叫朱温。

在对付黄巢起义军的过程中,沙陀军事集团崛起了。

这伙人本是大唐的胡人雇佣兵。战火淬炼之后,一跃升级为帝国的最强军事集团。后唐灭前蜀,相当于中原王朝统一四川之战。沙陀人的后唐,用了多长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就把四川统一。这个速度,已经创了纪录。北宋死命追,也还是用了66天才打下四川。

黄巢起义军一直折腾,的确把大唐折腾废了,却给自己折腾出了一个新对手。这个对手就是沙陀军事集团。

同理,沙陀军事集团一直折腾,把后梁、后唐、后晋折腾没了,同时也给自己折腾出了一个对手。这个对手就是侍卫亲军以及后周、北宋的中央禁军。

所以,郭威代汉、赵匡胤代周,用的人马不是沙陀军事集团而是侍卫亲军。简单说,这两个人用了皇帝的御林军,最多也就是首都卫戍区的兵。

因为皇帝一直被杀,所以每一个新王朝以及王朝的每一个新皇帝都要强化自己的皇家御林军。到了后周时代,御林军队伍终于成气候了。

所以,改朝换代可以用天来计算,而不是大打内战或勾结草原。在首都拉着御林军造反、杀皇帝,与从山西冲到河南造反、杀皇帝相比,这个效率相当于指数级跃升。

等后周和北宋完成中央禁军的构建,那山西沙陀军事集团也就只能守着太原城自怨自艾了。而十国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新王朝一定会开展统一战争。

到这个时候,名实相副的中央帝国才会出现,五代乱世的这个大势也才会结束。而中央帝国一旦形成,自然不需要再刷存在感了。

但是,北宋还得刷。

因为自己没法跟秦汉隋唐比。所以,幽云十六州, 与其说是兵家必争之地,不如说是北宋心结。

不把幽云十六州弄回来,赵家官人怎么在阴曹地府跟秦始皇、汉武帝一起吹牛打牌?但是,真心收不回来,那怎么办?

还得刷存在感。

宋真宗甚至低三下四地贿赂当朝宰相王旦:不求你干别的事儿,就求你的王旦政府支持我封禅泰山。只有封禅泰山了,我们赵家官人才能内心自洽、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影响力。

所以,北宋皇帝们普遍关心“宗教事业”。北宋富甲历代却财政紧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钱都拿去“关心宗教事业”了。这就是一个无底洞,花多少钱都不嫌多。

如果还不行,那就士大夫们一起努力,皇帝的事就是大家的事。所以,唐朝韩愈未竞的事业,却被宋朝大儒们给干成了,引领了儒学的再次复兴。

二程搞了洛学、二苏搞了蜀学。后来二程一系被南宋朱熹发扬广大,也就是理学。而与之竞争的蜀学,自然凋零了。除此之外,还有司马光和王安石这两个大佬级人物。司马光推崇西汉扬雄一系,跟什么洛学、蜀学都不一样。王安石玩得是更生猛,朴实无华却超前创新,搞起了理财,算是融合儒法了。

所以,存在感真心很重要,刷存在感也很重要。成功的帝国,是这么刷出来的,而宗教事业、文化事业也是这么刷出来的。

存在感强,才能闲庭信步,比如汉唐,气度大开大合;存在感弱,往往各种折腾,比如两宋,国策动荡不定。

头条分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由各公司自行发布,请在交易前确认真实合法性,本站不承担任何交易及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