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电商 » 正文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科举制度最先在哪个朝代实行)

发布日期:2023-06-01 22:07:57     浏览次数:11
核心提示: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完善于北宋、僵化于明朝、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我国选官制度经历过西周的“世卿世禄制度”,按血统、身份确认官职。汉代的“察举制”,推荐做官的制度。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将举荐做官的人才分成九个等级,这个制度应该看成察举制的延续。

《赋得古原草送别》

我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隋炀帝于公元605年,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从此科举制度在中国兴起。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发展时期,李世民时期重视国学,扩充校舍,增加生源。

考试重视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是考被考者对儒家经典的读解,进士主要是考诗赋。武则天确立了武举,为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武则天还确立了殿试制度,皇帝亲自主持科举考试。

唐朝科举考试后,如果有达官贵人或者名士推荐,更容易被选拔任用。当初白居易初来唐朝都城长安考试,给顾况送上自己的诗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顾况一看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居而不易,长安米贵。”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衰落,长安物价上涨。顾况读了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后, 被白居易的才华打动,举荐了白居易。

唐朝的科举考试虽然有点走后门之嫌,但唐朝官场对 庇荫做官的官员一般都看不起,对科举考试做官的官员比较尊重。白居易27岁科举考试成功,他写自己科举考试是: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唐朝科举考试录取了要把名字刻在慈恩塔的石碑上,就是现在的大雁塔。白居易考取时已经27岁了,但他是17个被录取的人中最小的,不知你能不能读出白居易的那份得意与骄傲。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特别重视科举考试,北宋的科举考试采取“誊抄”和“糊名”制度:为了防止主考官作弊,所有考生的考卷都要考后重新找人誊抄一遍,防止主考官从字迹上作弊;所有试卷考后都要密封,这个制度一直到现在也在沿用。

明朝科举制度采取八股取士。考生的文章只能按照固定的八个固定步奏写作,考生只能用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解释答题。明朝的八股取士使科举制度走到死胡同,科举制度没落僵化。1905年,清朝鉴于科举制度已经不能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取缔了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提高了官员群体的文化素养,提升我国封建时代官僚机构的办事能力。

通过考试选官,有利于社会的相对公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一定程度上防止阶层固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当中国封建社会的一般地主和平民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时,欧洲封建社会正盛行世俗和宗教的等级制度。

科举制度使中国逐渐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贤乃国之宝,儒为席上尊”等尚贤尚学的观念深入人心。过去一个稍微有文化底蕴的县城,都会有一座文庙,祭祀万世之师孔子,在此进行考试等文化活动。

小时候我母亲给我们讲,她小的时候住在县城,平时的废旧书纸是不能丢掉的,要收藏起来,到每年的腊月二十四那一天去文庙集中统一烧毁。每天早晨读书前一定要洗了手才能拿书。

她讲,古语说:未读书先洗手,污秽字寿不久。这让我想到世界上另外一个优秀民族犹太人。他们给婴儿洗礼时要涂蜂蜜在《圣经》的封面上,让孩子舔食,意味着读书是甜蜜的开始。

以前省上的科举考试时还要请道士做道场,让那些祖上和本人做了坏事的人考场得到报应,虽然是迷信,但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人们对科举考试的重视。我国封建社会科技文化的繁荣,离不开科举制度的功劳。科举制度在中国已经废除了一百多年了,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我们继续沿用。

个人觉得,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没有什么比通过公开考试来实行公平的更好途径,虽然不完美,当下却适应。

科举制度在封建社会本质上是服务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是实行皇权的需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同时,科举制度也导致封建社会的中国重视文化道德而轻视实用技术。

头条分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由各公司自行发布,请在交易前确认真实合法性,本站不承担任何交易及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