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机械 » 正文

一个世纪是怎么划分的(世纪与年代是怎么定义的)

发布日期:2023-06-08 10:40:22     浏览次数:16
核心提示:世纪的划分是按每一百年为一个单位计算的,从公元1年为纪年元年开始划分。公元一世纪就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

世纪的划分是按每一百年为一个单位计算的,从公元1年为纪年元年开始划分。公元一世纪就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每一世纪的区分,是用100的整除数为代表的,例如100被100整除为1就是一世纪,200被100整除数为2就是二世纪。

小时候,无论是跑操场默数圈数,还是点百元大钞默数张数,总会数着数着就迷失在到底数了n圈(张)还是n+1圈(张)的纠结中,后来虽然给自己定下规则,算是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一直不太清楚其中原理,直到最近对比了世纪算法和周岁算法的底层逻辑差异,才更透彻地理解默数原则。

甚至从中窥探到我们生活中做事的方式,有小孩的朋友阅读本文后可以尝试用这个原则引导他们正确默数。

一、别扭的世纪算法

高中,伴随着珍妮机的图片,开始学习世界近代史西方列强的工业革命发展史,课本中常常间杂着出现“世纪”和“年份”两种表述。

如既可以是“世纪”表述: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也可以是“年份”表述:1764年,英国纺织工木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简称珍妮机。

由于1764年中的“17”与18世纪中的“18”并不一致,但它们又差不多是同一回事——17开头的年份必定属于18世纪(1700年除外,此节点归属尚有争议)。

导致我总是记不住许多历史事件的时间信息,但历史考试中时间节点是绕不过去的关键考点。

于是吃了不少亏,进而对记住历史节点更郑重、更紧张,反而更加记不住,慢慢生出抗拒情绪,最后变得不喜欢这些别扭的世纪算法。

什么是世纪算法?它源自基督纪年法(即现行的公历,已经使用有一千几百年历史),耶稣是基督教创始人,也是基督教信奉的对象。

基督纪年法把耶稣出生之年作为公元1年(其时我国处西汉时代),后来人们把耶稣出生之前的年份算作公元前1年、2年...100年...1000年,等等。

于是以公元1年为基准点,可以锚定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年位。16世纪时,为了将纪年序列划分为比年大比千年小的年数段。

采用了“世纪”一词来表示100年的年数段,公元1年至100年为1世纪,公元101年至200年为2世纪......2001年至2100为21世纪。

这种算法下,公元前1年与公元1年无缝连接,没有公元0年概念,影响便是涉及跨公元前后的时间节点要谨慎处理。

如A君公元前1年1月1日出生,B君公元1年1月1日出生,则公元2年1月1日时,A君所满周岁是【2-(-1)】-1=2周岁,B君所满周岁是2-1=1周岁。

A君只比B君大1岁,通过年份相减计算跨公元前后的时间长度时需额外减1。

为什么要这样规定世纪算法呢?难道耶稣就比黄帝更能代表人类?

其实也并非一定要以耶稣诞生之年为元年(公元1年),理论上甚至随便找一个年份作为元年都行。

基于纪年法的世纪算法目的是为了更好推动地球村的整体发展,这跟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意义是一样的;也便于更好研究世界历史。

如果你说清朝乾隆二十五年,他说英国乔治三世第一年,各说各的,就不知道原来都是1760年附近,属于同时异空关系。

世纪算法构建了一个可以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任意一个节点的时间尺度标准体系。

它的基准点(元年)在哪并不重要,只是基督纪年法在全世界逐渐推广普及开来,让地球村大伙达成了最广泛的共识。

而我们中国各朝代本身就是各算各的,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时间度量标准,在辛亥革命后也开始改用公元纪年。

为什么说基准点在哪并不重要,基督纪年法用耶稣诞生之年作为公元元年,但后面史学家们研究发现耶稣诞生时间算错了。

实际上应该往前推4至6年,然而定下来的公元元年却未因此而改变,反而耶稣出生时间被认定为公元前4至6年。

本该是正牌的“元年”被冒牌的赶到一边,冒牌的倒成了正经的基准点(元年),可见耶稣只是个由头,并没有想象中的重要。

二、负责的周岁算法

周岁十分重要,涉及我们生活、工作方方面面,贯穿我们生老病死的一生。

如,刑法对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的量刑有相关减免机制,女性必须年满20周岁才能登记结婚,一般男性年满60周岁退休,等等。

相对于飘忽不定的虚岁,周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十分负责任,而且容易计算,用现在的日期减去出生日期,如果月和日能够覆盖出生时的月和日,则年份相减便是目前的周岁;

如果不能覆盖,则在年份相减的基础上再减1,如1990年1月10日出生的B君,今天(2022年1月16日)的月和日可以覆盖其出生时的,所以B君今天的周岁是32岁;

1990年1月17日出生的C君,今天的月和日未能覆盖其出生时的,所以C君今天的周岁还是31岁。

三、世纪算法和周岁算法的底层逻辑差异

世纪算法是以准备完成而可能还未完成的目标作为计算单位,周岁算法是以已经完成的目标作为计算单位,这是两者底层逻辑区别所在,如公元1至100年为公元1世纪。

公元49年属于1世纪,但此时1世纪还没完成,它需要到公元100年12月31日结束才算完成,公元49年属于目标未完成状态,却冠以目标之名,以1世纪作为了计算单位。

1世纪的49年是包含关系(1世纪中才过了49年),而1周岁零2个月是相加关系(1周岁+2个月)。

周岁算法中的周岁属于已经完成了的目标,18周岁意味着必定度过了18个年头,且未够19个年头,差一天未到19周岁,都仍然是18周岁,只有完成了1个周岁,才能作为计量单位被纳入当事人的年龄信息中。

有人会问,那未满1周岁的婴儿怎么计算?他们此时是0周岁,不过我们通常不这么表述,而是说多少个月大了。

世纪算法的计算逻辑导致了它让人感觉别扭的展示方式,但它也有自己的苦衷,因为不存在0世纪这个概念,公元1世纪往前推就是公元前1世纪了。

公元1至100年,如果不用1世纪作为计量单位,而是改为0世纪,那么公元前1至100年难道也改为0世纪吗?

这样0世纪就包含200年,行不通了。而周岁只有正数没有负数或者前数,所以可以启用0周岁作为计量单位。

四、默数失败的原因

我们默数常常失败,一是从n到n+1的过程有时比较漫长,如在操场跑第8圈时,由于跑一圈的时间比较长,人中途容易思考别的事情,从而忘记自己到底是在跑第8圈还是已经跑了8圈,在跑第9圈了。

二是n到n+1的过程比较快,如果被人短暂打扰打断就会忘记数到哪了,如数钱数到一半,有人硬拉着你讲了一两句话,回过头就忘记数到哪了。

但上面两个都是表面原因,根本的原因是我们默数时经常用了世纪算法的底层逻辑,把准备完成而未完成的目标作为计算单位。

在跑第8圈的时候已经想着跑完它了,然后心里默数时把它纳入自己的已完成圈数,结果半路走神,回过神来以为自己已经跑了8圈,现在在跑第9圈。

数钱的时候还没数完第38张,大拇指才刚碰到第38张的角,就默念数了38张,被人打断后就以为自己已经数了38张,于是便出错了。

五、科学的默数原则及其蕴含的做事价值观

科学的默数原则应该遵循周岁算法的底层逻辑,已经完成的目标才纳入计算单位,跑完第8圈才默数8圈,数完第38张才默数38张,慢一点,负责任一点。

从生活默数的小事延伸开去,潜移默化,养成只有完成目标才算数的做事观念和习惯。

避免把幻想努力完成目标当作已经完成目标,事还没做好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将其算作自己的成绩而松了气、懈了力。

头条分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由各公司自行发布,请在交易前确认真实合法性,本站不承担任何交易及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