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电商 » 正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讲的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3-05-30 02:48:19     浏览次数:16
核心提示:欧阳修的原文本为一大段,说明为什么要写这一篇《伶官传》,结末“作伶官传”四字,正是点明本篇作意。中华书局1972年版《新五代史》、旧版《古文观止》都不分段。

欧阳修的原文本为一大段,说明为什么要写这一篇《伶官传》,结末“作伶官传”四字,正是点明本篇作意。中华书局1972年版《新五代史》、旧版《古文观止》都不分段。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版《古代散文选》(中册)分为4个自然段。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是一篇非常精悍的文字。明代人茅坤称赞为“千年绝调”。清人沈德潜评论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由于思想深邃和艺术精湛,多次被选入高中和中等师范语文课,徐中玉先生编选的《大学语文》也选了此文。

欧阳修的原文本为一大段,说明为什么要写这一篇《伶官传》,结末“作伶官传”四字,正是点明本篇作意。中华书局1972年版《新五代史》、旧版《古文观止》都不分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版《古代散文选》(中册)分为4个自然段,删掉最后“作伶官传”四字。我读到的高中和中等师范语文课本文字和分段均依《古代散文选》不变。

徐中玉先生选编的《大学语文》分段也一样,只是在第四段末尾补出“作伶官传”四字。文章不长,抄录如下。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巾,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我以为这样分段并不十分妥当。揣情度理,作者在感慨庄宗盛衰(“可谓壮哉” “何其衰也”)之后,用选择反问句“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岂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让读者思索,自然得出“盛衰由人”的结论,紧扣开头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至此已经为自己的论点作了小结;

而“故方其盛也”紧承“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而来,不应断开。愚以为“《书》曰”以后文字应另为一段。

“方其盛”云云,承“忧劳可以兴国”,也即 “谦得益”义;“及其衰也”云云,承“逸豫可以亡身”,也即 “满招损”义。此段观点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而“夫”字以下又进一层,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观点的进一步补充,意思是说,“逸豫”并非立刻“亡身”,在 “积于忽微”,警醒世人要防微杜渐,不要“困于所溺”,也应该另为一段。

“作伶官传”四字,暗示写作原旨,总说全文,并非仅结最后一层,应该自为一段。

这样,此文若分段,当分6段。就作者构思来说,此篇序在于说明《伶官传》作意,“作伶官传”四字以外都在论说这一问题,为一大层。

这一大层意思中又分三个小层:①盛衰在于人事;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三意思层层递进,中心论点是“盛衰由人”;人何以“盛”,何以“衰”?

因“忧劳”盛(兴国),因“逸豫”衰(亡身);“逸豫”不会立刻“亡身”,在于“积”“忽微”,人的聪明才智常常惑于所溺。三层意思鱼贯而下,次第不可相乱。

这层层意思都是由庄宗事推出,所谓“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所以“作伶官传”。

头条分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由各公司自行发布,请在交易前确认真实合法性,本站不承担任何交易及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